三格,通高 厘米,宽 厘米,柄长 厘米,重 克。
这是一把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“折戟沉沙铁未销,自将磨洗认前朝。”两千多年的岁月过去,此剑依然锋芒毕露,寒光逼人,透出凌厉的肃杀之气,令人叹为观止。
我国的青铜剑始于商代,盛于战国。到秦汉时,铁剑出现,青铜剑遂退出历史舞台。一把青铜剑主要由剑身和剑茎两部分组成,所谓剑“茎”就是剑的把手,也称剑柄。剑茎与剑身之间一般有凸起的隔板,叫做“格”。常见者仅一格,而此剑三格(越王勾践剑亦为三格),说明此剑制作之精良,设计之讲究,皆在常剑之上。
剑作为古代攻击与防身之利器,有过辉煌的岁月,曾留下无数佳话。传说中的名剑干将莫邪削铁如泥,能双飞远取人头,入水化为龙。而鱼肠剑柔韧无比,剑沿鱼口插入,能在鱼的胃肠中弯转反侧,抽出时瞬间复为坚利之原形。更有趣的是,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竟在荆州出土,出土时剑如新铸,锋利无比。考古人员用十六层纸试其锋芒,竟能一划而十六层全破。
剑后来化干戈为玉帛,成为舞具之一。李白就善舞剑,时人赞他“起舞拂长剑,四座皆扬眉”。而杜甫的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则描写了公孙大娘精湛的舞技:
昔有佳人公孙氏,一舞剑气动四方。观者如山色沮丧,天地为之久低昂。火霍如羿射九日落,矫如群帝骖龙翔。来如雷霆收震怒,罢如江海凝清光。
评论